被误读的“快速投降”:法国战役的真实图景
提起二战中的法国,不少人会觉得德军没费多少劲,法国就举手投降了。翻翻看历史中得一些细节,这说法其实站不住脚。
1940年6月,从5日德军发起“红色战役”到14日巴黎沦陷,再到25日停战,短短十几天里,德军伤亡高达七八万人,平均每天有五六千人倒下。
法军要是没抵抗,这些伤亡难不成是自己造成的?
惊人的是,法国空军的伤亡率达到52%。开战一个月,一半的战斗飞行员非死即伤,这显然不是“没抵抗”能解释的。
整个法国战役打了六个星期。
法军一开始抵抗得挺顽强,碰上德军的新战术。装甲部队集中冲、飞机配合地面打,慢慢就顶不住了。
比如低地国家(比利时这些地方)的盟军主力被包围打垮后,魏刚凑了49个师(大多是二线部队),加上英国2个师,在索姆河、埃纳河一线筑起“魏刚防线”,还留了17个师守马奇诺防线,想挡住德军。
展开剩余79%现实很残酷。这些部队缺重型武.器,连反坦克枪都凑不够数。
法国空军之前损失太大,天上的制空权丢了,德军飞机可以炸法国防线后方,拦着法军集结。
兵力上,法国北线只有68个师,德国有137个。
6月5日德军全线进攻,10到12日防线被突破,17日德军装甲师打到了瑞士边境,把马奇诺防线的法军都围起来了。
法国是打不过才停战的,不是“没打就投了”。
大家对这件事怎么评价的?
不少人不认同“法国没抵抗”这种说法。
有人直接问:“德军在法国战役里总共伤亡十五万多人,难道是自己开枪打伤自己,给统计部门添活儿吗?”
有人提法国空军的牺牲:“52%的伤亡率,等于一个月里一半飞行员要么死了要么伤了,这要是没抵抗,难道是飞行员驾着飞机往地上撞着玩?”
研究历史的人说,一战的阴影对法国影响太大。
有部分人认为:
“一战让法国流干了一代人的血,东北部工业区被炸得跟月球表面似的,却没拿到想要的和平条约。
到二战前,多数法国人怕战争怕到了‘集体胆小’的地步。
1938年慕尼黑会议后,法国Z理达拉第签了妥协协议,回国竟被五十万巴黎人当英雄欢呼,喊着‘和平万岁’。”
有人说国际上的事也影响法国:“法国一直想拉英国一起对付德国。1936年德国进莱茵兰,法国外长问英国要不要一起出兵,英国首相直接拒绝了。
英国选择妥协,法国觉得光靠自己打不赢,只能跟着妥协。”
法国抗不住的背后:不只是“打不过”
法国六个星期就败了,背后是好几件事凑到了一起。
法德之间国力的差距是个大原因。
二战前,德国本土人口七千万,合并奥地利、苏台德这些地方后,能拉上战场的人超过八千万。
法国本土只有四千一百万,殖民地人口虽多,没法大量拉来打仗。德国能拉的兵至少是法军的两倍。
工业上,德国控制了波希米亚(奥匈帝国的工业核心,有著.名的斯柯达兵工厂),产能比法国高得多。
德国能同时养着陆军、空军,还不耽误造东西。
法国连维持常备部队都费劲,空军规模比德国小很多,开战后甚至把军工厂的工人拉去当兵,1939年造武.器的量比1938年还少。
一战的创伤和大家想和平的心思也很关键。
一战里,法国北部的精华地区成了焦土,一代年轻人死的死、伤的伤。到30年代,“再也不想打仗”成了很多法国人的想法。
想和平的心思加上对战争的恐惧,让大家对纳粹扩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甚至觉得“只要不打仗,让点步也没关系”。
这种心思让整个国家的斗志散了,连部队在“静Z战”期间(1939年9月到1940年5月)都松松散散。
士兵在马其诺防线后面踢球、打牌、晒太阳,等着“和平”来。
战略上判断错了方向也很要命。
法国修马奇诺防线,本想少用点兵、逼德军绕道低地国家(把英国拉进来)。
不过他们没料到,德军装甲部队能从阿登山区冲过来。
法军觉得这里山路难走,德军带不了重武.器,只能派轻部队,哪想到德军的大炮“一部分装了履带(装甲车),一部分在天上(轰炸机)”。
当古德里安的装甲师从阿登山区冲出来,法军的预备队被拖在低地国家回不来,防线一下子就被撕开了。
对英国的防备也是个因素。法国知道自己单独打不过德国,一直想拉英国一起。
英国长期选择妥协,直到1940年5月丘吉尔上台才坚决抗德,这时候法国北部已经丢了。
法国人想:“凭什么我们要当英国的‘挡箭牌’?一战时我们北部打成焦土,英国本土一点事没有。
这次再打,我们产武.器的地方(巴黎盆地、洛林铁矿这些地方)都在战区,最后只会让英国占便宜。”
总结
说二战法国“没怎么抵抗就投降”,是把历史想简单了。
法军在战役里死了不少人,士兵和飞行员都拼过。可惜国力不如人、一战留下的阴影、战略上看错了方向、盟友英国又靠不住,这些加在一起,让法国在德军的闪电战面前撑不住了。
法国败得快,可以总结为“好多劣势凑到一起躲不开”。
打不过德国的硬实力,迈不过一战留下的心理坎,没看准战略方向,关键时候盟友又没跟上。
那些笑话法国的段子,很多是战后站在自己立场编的。
毕竟,承认一个曾经的欧洲强国因为一堆复杂原因败得快,比编个“没抵抗”的段子要麻烦多了。
了解这段历史,或许能明白:战争输赢从来不是一件事决定的,背后藏着国力、民心、战略甚至运气,一堆事搅在一起才出结果。
发布于:福建省